中国钢管行业的历史与现状
在和世界各地的朋友聊天的时候,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,那就是寻求钢管的合作供应商,到底是找工厂直接下单好,还是和贸易公司合作呢?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中国钢管行业的历史。
中国钢管产业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,最早的是宝鸡石油钢管厂,创建于1958年,是中国“一五”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,也是中国第一个大口径螺旋埋弧焊管生产厂家。我在2011年认识了一位老人,他就是该厂的第一批技术工程师,如今已70多岁了。目前这批人已经成为中国钢管行业标准的制定者,和行业发展历史的见证人。
钢管行业真正迎来大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,众多的私人钢管厂被建立,而且逐渐形成了几处地域性的产业集群。如天津市的焊管生产基地,山东省的无缝管生产基地,沧州市的OCTG及钢管管件生产基地,以及无锡市的不锈钢管生产基地。
经过近十多年的竞争,钢管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结束,很多生产制造企业被淘汰。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,该市在钢管业发展的顶峰时期,有20多家工厂,然后目前仅剩下了10家左右,近一半企业因为资金运营不良、产品落后单一、质量水平不高、营销发展缓慢、内部管理粗等原因,被迫退出市场。
目前,存在的中国钢管行业的从业者们大致分为三个部分,一部分是国有企业和大型私人企业,第二部分是较多的中小型加工企业,第三部分就是众多的贸易公司。这三类企业各有优势和劣势。
第一类企业有国家银行支持,资金雄厚,产业链长,一般都拥有从炼钢、钢坯到轧管的全流程。而且产品种类丰富,技术实力强。但是缺点就是制度化太重不够灵活,尤其是营销方面,典型表现是以产定销。在全球市场方面,也是主要和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和大型工程合作,中小型的采购需求往往不太容易满足,第一是价格比较高,第二就是交货期太长,第三就是他们很少对外采购其他产品来满足多种类的订单。毕竟,他们没有时间和兴趣去关注量不算大的订单。
第二级中小型制造企业,数量较多,规模不如国有企业那么大,每家都有自己的专业产品,技术专业设备专业人员专业,管理灵活,价格合理,交货期有保障,能够灵活满足客户各种需求。不足的地方是产单一,产业链短。另外,在诸多的此类工厂里,有一部分也许有质量控制问题,也许有资金问题,也许有售后问题。与这类企业合作需要擦亮眼睛寻找,才能够得到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服务周到的合作伙伴。
第三类是钢管贸易公司他们经营灵活,熟悉市场,了解工厂,产品整合的能力强。但是他们鱼龙混杂,经营实力和服务水平也是高低不齐。他们是数量众多的一个群体。
了解了中国钢管产业的历史和现状,回到开始的问题,那就是寻求钢管的合作供应商,到底是找工厂直接下单好,还是和贸易公司合作呢?
我想,大家已经明白我想说的意思了。没错,我的观点是,各种类型的钢管经营者都有各自的特点,优势和缺点同时存在,没有哪个是绝对的最好,也没有那个是绝对的最坏。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做好。
咱们暂且不谈第一级的那些大型企业,因为相信你遇到的大多数都是第二部分和三部分的企业。我知道少数贸易公司每年能做到100万吨的出口量,员工数量是100-200人。而多数工厂每年只有1-5万吨的实际生产量,员工数量也是100-200人。那么,如果说工厂一定比贸易公司好,那么造成这种严重分配不均衡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呢?为什么工厂还不如贸易公司吃的饱?这个是问题一!
问题二!在供应工厂足够多,客户需求大量存在的前提下,为什么大多数钢管贸易公司活的并不健康,死亡率和新生率都居高不下?
问题三!有没有一种既能让工厂吃饱,又能让贸易公司健康的活下去的商业模式呢?